教师文苑

浅谈如何借助电子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冯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2 浏览次数:0 次 【字体: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本文就新形式、新挑战、新任务下,结合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E-class电子教学平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纳入文学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现今的教育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这一方向迈进,这对当前的教育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充分借助本校的E-class电子教学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景,营造了较强的学习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借用电子书包,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才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掌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是,识字教学往往又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提高识字的效率呢?这时,如果让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就能更全面地、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围绕事件开展活动的兴趣。

  我们在每位学生的电子书包中,安装了配套的电子教材,其中包括了解读课文、课文朗读、课文动画、字词学习、知识拓展等几大部分,与平面的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更具立体性。由于电子书包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因此,在教育情境上有着独有的优势。如以往学生预习课文,只是拿着语文书读读课文,在书上圈生字,注音,标出自然段,在这过程中,到底字音有没有读准,还有哪些字不会读,学生自己很难发现,预习效果也一般。现在我们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预习课文,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文的解读,能使学生对将要学的课文有初步的认识;课文的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自读课文时遇到的字音问题,还能让学生听听范读者朗读时的语气,体会朗读的情感;字词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点击,从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笔顺、组词、造句等方面,去自学本课每一个“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为上新课做好准备。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了,教师上课也变得轻松了。

  又如我在执教《日月水火》时,抓住象形文字的特点,通过动画演示,把“水”“火”“日”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一步一步呈现,学生在惊叹之余,发现原来学习汉字是这样有趣,初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在此基础上,我再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指导,这不仅是一种能力训练,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让语文素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地展开。

  二、借助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延伸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度。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纽带”,它联系着课堂内外、联系着学生与社会、联系着语文与各个学科,也联系着生活与传统文化,教师应利用这条“纽带”,让健康有益的网络资源和语文课程融为一体,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延伸、拓展知识,丰富和活化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生活中有很多丰富的课程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蕴含其中,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受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它能让零散的个体资源整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在共享资源中学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如在“搜集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中,我鼓励学生分小组上网查找和搜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或传说,各地过节的风俗,各地的传统小吃,文学作品(诗、词、赋),艺术(戏曲、音乐、国画、武术),工艺品(剪纸、刺绣、陶瓷),建筑(粤派、徽派、苏州园林)等,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类别整理好资料,然后各小组把资料放到E-class的共享资源库中,供大家互相学习。这样的学习,既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还使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借助E-class电子教学平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还应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子教学平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1、诵读文本,共享音频,培养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力。有些语言文字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里说的“意会”其实就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通过不断的学习,大量的阅读,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甄别的范本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对优秀篇目和精彩片段熟读以至成诵。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和检测朗读的效果,我让学生借助电子书包的录音功能,把诵读的篇目录制成音频,再放到E-class电子教学平台的资源共享区。因为有了共享音频的“压力”,所以学生在录制时不敢怠慢,而是颇具仪式感地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多次诵读后,才开始录音。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录音不得不从来,但在此过程中,学生都感到乐此不疲。共享音频后,我会挑选一些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大家认真聆听后作出评价,我再适时指导,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或不足。学生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增加了语言积累,增强了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课堂延伸,巧借练习,巩固新知。一节课中,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高质量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结合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即时性和多源性的特点,在备课时,为课程设计一些了在线的课堂练习。与纸质练习不一样,其优点是:①方便、快捷。学生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完成练习,节约课堂时间;②及时发布成绩。学生做完练习后,通过系统保存,其成绩就能立即显示在班级列表中。③查看做题情况。如果在列表中发现某位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满分,老师可以通过查看该生的练习来找出扣分的原因。④强化和巩固知识。在线练习有允许重做的功能,如果学生在做错题后,找到了出错的原因,可以重做整份练习。学生在重做中,能加深对错题的印象,从而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设计在线练习时,我们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以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为设计做导航,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的原则,应力求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发展练习中深化新知,在开放练习中内化新知。如为了让学生区分“带”“戴”这两个字在词句子中的用法,在《田家四季歌》这课中,我设计了两道练习。第一题是组词,学生通过选字填空的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字的用法。在此基础上,第二题出示了句子,学生通过再次选字填空的练习,既巩固了这两个字的用法,又学会了一些新的词语。

  此外,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如《充气雨衣》一课,需要认的字较多,为了加强学生识记字的读音,设计了一道选择读音的在线练习。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检测学习的效果。

  E-class电子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学习,这正是一种创新和发展的体现。作为一名语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提高素质,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加强语文学法的指导,在不断的默化潜移和耳濡目染中,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汤献勇

  [3]《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温儒敏《中国教育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