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教材系列——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0 浏览次数:0 次 【字体:

    

  现在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学习负担就不断加重。不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出人头地,脱颖而出,想法设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兴趣特长上。对孩子的身体,父母也是很看重的。但却让孩子越吃越精。由于父母的失当,不少孩子出现了挑食的毛病,有些成了“豆芽菜”,有些却成了“小胖子”。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健康是竞争的本钱,有了健康虽不一定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必将失去一切。作为父母,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让孩子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但是,我们应看到,孩子的学习压力及成长的因惑越来越大,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凸现,亲子冲突,师生冲突,中小学生自杀、未成年人犯罪,离家出走,早恋,沉迷网络等行为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即身心健康。我们需研究怎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

  作为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健康,但健康包括哪些要素呢?一般应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不但要少生病,而且要有好的形体,有好的体能。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来说,其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一是智力发展正常,二是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占主导,能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即有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时产生悲哀情绪,还能依场合不同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对学习有适应性,即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觉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兴趣,出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四是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即能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五是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住,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六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剌激不过度敏感,也不会迟钝无反应,不会因小事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举动。

  我们知道了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标准。再来看小学生目前身心健康的状况。

  近年,新华社曾发出报道《中国学生体质调查:胖而无力影响国家竞争力》据教育部对18多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体质健康监测显示,我国学生在“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体能素质也继续下降,除50米跑成绩略有提高外,其余各方面素质自2000年以来继续呈下降趋势。天津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学生身体素质甚至己降到20年最低水平。

  再来看看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形体状况。潘启强是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从事儿童青少年形体改善及健康发育的研究。他在07年对102名随机抽取的初一学生进行了形体测评,结果是八成多的测试学生有着形体不良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探颈、驼背、窝肩等。还发现有个别学生已出现颈部沉重和疼痛。另一个情况就是肥胖,不少孩子,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不愿说出自己的体重。

  至于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又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三个案例:7岁的明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桌上有一盘烧鸡,妈妈已给明明夹了不少,明明还是一手把这盘菜拉到自己跟前,不停地往自己的碗里夹,根本不关心父母吃不吃得着。在平时与朋友交往中,明明也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想别人依着他,自己的玩具从不给小朋友玩,而别人好玩的东西又要据为已有,为此常与同学闹矛盾,同学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第二个案例:8岁的女孩子丽丽,长得又瘦又小,但很多同学却怕她,因为她不高兴时,谁碰她一下,她就会抓人乃至咬人,因此小同学都常常躲开她。案例312岁的小强,其父母长年在外地做生意,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孙子非常溺爱,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小强却染上了偷钱骗钱的坏习惯,并用偷来的或骗来的钱上网,打游戏,买零吃和玩具。爷爷奶奶知道,却没有严加管教,导致小强变本加厉,性格顽劣,调皮捣蛋,家里人和学校老师对小强是伤透了脑筋。

  上面3个案例,反映了目前很多儿童或多或少都有各种心理问题。不少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如智力低下,多动症,对抗,偏食,缄默不语,胆小,任性,羞怯,嫉恨,孤僻,自私,依赖,爱发脾气,不合群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将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和成才路上的大敌。

  为什么儿童,少年的身体和心理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影响孩子体质健康的根本问题是应试教育在起着主导作用。以至于无数父母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激烈的学习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年的全国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第一苦恼就是学习压力大(占576%614岁中小学生中70%的人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其实最根本的压力来自生存发展竞争,而这种竞争往往通过父母的过高期望表现出来,因为期望孩子将来能够获得社会声望高的工作机会。所以逼孩子考高分上名牌学校,也就成为父母必然的行为选择。但就因为这样,不仅体育被放松了,孩子的一些心理障碍也被我们忽略了,我们很多父母只从注重孩子有没有生病,孩子听不听话,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上学后,眼睛总盯着孩子的分数,孩子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平时与孩子的对话,多是问孩子上课专不专心,作业会不会做,测验考试多少分。很多父母不注意观察孩子,不注意研究怎样让孩子吃得科学,怎样让孩子有个好身体,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品行,好习惯,直至孩子出现体质虚弱,脾气古怪,缺欠责任感,不善于合作,才觉得问题严重,继而是无所适从,整天处于焦虑之中。我们父母需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少年的健康应该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是孩子成才的基础,缺一不可,要学会科学育儿,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1、让孩子吃好

     吃饱,吃精不等于吃好。要让孩子吃好,首先要从早餐说起。科学家实验证明,吃高蛋白的早餐的孩子成绩优于食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的孩子身体和学习成绩最差。现在有些父母为了方便,随便塞给孩子几块饼干,或干脆把早餐钱给孩子,但有些孩子却不吃早餐,留着到小卖部买饮料、吃雪糕、出现“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盛”的情况。有人做过调查,我国儿童少年中不吃早餐的比例占5.3%-16%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不吃早餐的占20%-30%。目前,儿童和青春期少年过度肥胖和营养不良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导至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孩子通常都不吃早餐,调查还显示、有良好早餐习惯的孩子,通常会身体健康,因为,早餐能补充孩子在夜间消耗掉的能量,而且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能恢复孩子体内葡萄糖的水平、提高其学习和思考的效率。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要吃饱吃好,但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吃得越高档,越精细越好,而应该进行科学搭配,最好是由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组成。举例来说,现在很多家长是牛奶加鸡蛋,这其实不太科学,因缺少碳水化合物,即缺少提供热量的淀粉类食品,如果鸡蛋、牛奶加上几块面包条,营养就全面了。如果豆浆加油条,就会缺少了动物蛋白质,应该加一个鸡蛋,鸡蛋,肉丝煮面条的营养就不错。现在很多营养学家提出:早餐如进补。对于正处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吃好早餐尤为重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父母能按孩子的体质,安排温热、清淡、可口的早餐,那么孩子就有健康的每一天。

  至于午饭,晚饭,要注意精细搭配,肉类,蔬菜都有,不要吃太多腌炸食品,晚饭不要吃得太晚太饱就可以了。在吃的方面父母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为让孩子开心,他喜欢吃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常常带孩子去吃他最喜欢的炸鸡,汉堡包等快餐,有的父母甚至将各种零食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们什么时候想吃都能吃到。这样做无疑鼓励孩子把零食不停地住嘴里塞,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二是要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因为长期挑食会引起孩子营养素的不足,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消瘦,贫血,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等症状。为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同时,不能纵容孩子的挑食,但应允许孩子有一定的选择权.想办法诱发孩子的食欲。食物要有变化,将孩子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搭配起来,多做几个花样。这样可慢慢纠正孩子的挑食问题。纠正孩子挑食这一不良习惯,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父母要有耐心,孩子挑食时,父母应细心观察,看孩子是什么原因不吃饭,再对症下药。

  2、让孩子睡好

  美国纽约大学睡眠疾病研究中心主任说:“在长期情况下,每天晚上少睡一小时,对身体的运作会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睡眠不足,可以导致一系列机体损害,包括思维能力减退,免疫能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等。孩子面临着考试的压力,承受着父母过高的期望,他们不得不减少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少不光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对孩子的智力也会产生危害。然而我们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为只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孩子就会身体健康,只要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就会聪明,这是错误的。不少专家表示,512岁的孩子每天要睡911个小时,1319岁的孩子每天必须睡8.59.5小时。据研究,孩子熟睡时比清醒时生长速度要快3倍,最近有专家提出:智商+情商+睡商=完美人生。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睡眠中健康聪明地成长。

  3、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运动和饮食同样重要,营养合理的饮食,能为孩子成长提供立足的能源,但仅仅饮食健康还无法增强孩子的抵御能力,只有经常运动锻炼身体,多到室外玩耍,才是保证孩子身体正常发育的关键。718岁的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内,运动对孩子的身体不只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孩子各个器官的生长。如心脏的发育,女孩在11岁,男孩在14岁时,心脏体积增长也是最为显著的,只有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逐渐增加心跳的次数,强壮心脏的肌肉,孩子的心脏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运动,关键的是形成习惯,对儿童少年来说,养成运动习惯后,在他生长发育高峰期会受益,且能受益一生,因此提倡孩子要有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尽量到户外接触阳光和大自然,专家主张儿童少年应每天活动,国务院也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内容应包括什么呢?对孩子而言,上学路上走来走去是生活的内容,不是运动的内容。因为走路只是局部肌肉的运动,但孩子需要的是全身协调的运动,所以光是走路是不够的。过去有很多很好的活动,如男孩滚铁环,女孩跳大海,跳绳,扔沙包。还有一种方式是家长带孩子玩,可以设计一些对抗性的游戏,如三四年级的孩子进行简单的球类运动是很有益的,在传球,抛球,接球时,孩子的身体要不停地移动。此外,扔沙包,来回打和躲,也是很好的游戏,对孩子身体的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都很有好处。大一点的孩子最好有自己一两样爱好,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中各选一项,球类运动对抗性强,孩子会感兴趣,游泳,跳绳,和单脚跳都是很好的运动。

  但孩子的运动需要循序渐进,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发展的身体素质是速度和灵敏性,不适合的是力量和耐力,跑马拉松,拔河,碰碰车,滑板这些活动是不适合的。同时,运动的强度也要掌握好,除去运动前的准备阶段和后面的整理运动。一般以30分钟至40分钟为宜,运动要保持有一定强度,也就是心率平均每分钟130次左右,不要超过每分钟170次。

  再说说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对此,我们要先了解哪些因素有碍儿童心理健康。一是身体的健康,身体不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使儿童产生焦虑,忧虑,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儿童的情感、性格、意志和人际关系,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二是外界环境。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父母及其他成员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作风情操对孩子影响极大,如父母不和,缺少欢乐和睦的家庭气氛,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三是教育的影响。对孩子过度保护会影响其独立性。导致与其他孩子关系不好。过于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目中无人。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斥责,夸大其缺点唠叨个没完,或对他期望过高,施加压力,会使孩子对于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表现为隐瞒,撒谎等。对孩子过于放任,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会使孩子骄横任性,惹是生非,攻击别人,长大后会发生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对孩子时冷时热,反复无常,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了解了有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我们就可以找到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办法。

  1、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孩子充满自信。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全家人和睦相处,家长疼爱子女,儿女孝敬父母,父母间关系融洽,彼此关心照顾,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得安全,他们会过得无忧无虑,天天快乐,并潜移然化地学会与人融洽相处之道。同时,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发展其乐群性格。要多带孩子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和持久性。

  3、父母要重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为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起码要注意下面6点。一是正确对待子女的提问,认真倾听子女的诉说。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话,不要简单地应付或随便作出评价,还要力争让孩子感到父母与他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二是鼓励支持孩子,多与孩子交流,通过交流,不仅使孩子获得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让孩子深切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爱。三是给予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不要制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同时也要尊重并接受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四是正确理解孩子的错误。孩子是在犯错误中学习、探索与成长。过分的责备容易压抑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错误,父母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它,尽量采取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这样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五是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要以身示范,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不因成功得意忘形,不因失败惊慌失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六是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要平等、民主,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他改正缺点。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