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实践

南海区“十三五”德育课题——《基于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8 浏览次数:0 次 【字体:

 

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德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暨2016年度第一批立项课题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题基于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     2016     11 

 

计划完成时间    2018      11 

 

课题主持人    吴建群              

 

主持人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南光中英文学校     

 

电话 15916034508    E-Mail: wujianqun2004@163.com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制

 

一、开题报告(包括:题目、背景意义、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分工、研究进程、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3000-5000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古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地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研究感恩教育,对提升少年儿童的基本道德素养,加强小学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我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对都比较好,大多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因此,被爱包围的孩子们只知道感受爱,不懂得回报爱,或不懂得怎样回报爱,缺乏感恩意识,比较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现象之严峻,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而导致未来的发展道路出现偏歧。一个不知感恩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刻不容缓的。

意识到孩子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更多的还有家庭,需要家校双方相互配合,密切合作。近几年,我校陆陆续续开展了很多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活动,如每年结合“桂城感恩月”开展的各种活动,到高明杨梅小学、南海区福利中心儿童院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以及参加桂城举办的“关爱小镇”等活动。为了能将这些感恩教育活动常规化、系统化,以及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感恩教育途径和策略,借着佛山市创建规范化家长学校这股东风,我们就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感恩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她凝聚着爱、责任、奉献等意涵,不仅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和行为塑造力,更是推动一切事物和谐化的力量。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而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感恩意识不仅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2、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3、加强家校合力,共筑育人平台

 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家校的沟通,密切家校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共筑育人的平台。

4、打造德育品牌,突显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打造南光德育品牌,我校根据校情,将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四)课题的界定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感恩: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别人。 

感恩教育: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德育始终是摆在首位。而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主体性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的教育,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感恩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一种不计报酬的自觉的行为,所以感恩教育与主体性教育之间联系密切,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只有将感恩情怀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每一个教育的主体上出成效。

() 交叠影响域理论

爱普斯坦等人提出了的交叠影响域理论指出:必须要在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发展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够改善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学校的教育气氛,增强父母培育子女的技能和领导能力,密切父母与学校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关系,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让感恩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思想道德需要,更系统化、多样化、生活化,形成学校的感恩文化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家校合作开展的活动,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感恩教育,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 营造学会关爱、懂得感恩的校园、家庭、社会氛围。

3通过家校合作,开发更多感恩教育资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并把感恩思想转化为自己学习、成长的动力,促进良好品德的逐渐形成。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

      校园“感恩主题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走廊、墙报等德育阵地,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帮助孩子树立感恩情怀。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课程研究,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开发感恩教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年级制定相应的感恩教育课程。(低年级: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人;中年级: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高年级:感恩大自然,感恩生命)   

  2)以家庭为主体开展的感恩教育途径的研究

     开展家庭感恩教育案例研究。通过研究成功的家庭感恩教育案例,总结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并进行推广。

    开展践行感恩教育的活动。通过践行家庭感恩教育反馈表的数据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3)家校合作开展的感恩教育途径的研究

    家校合作下的感恩体验活动。通过家校合作,开发感恩教育资源,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

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开发家庭感恩教育课程。以家长课堂为阵地,以“案例教学”为模式,形成家庭感恩教育课程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

  文献法: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教学相关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工作,同时提高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

 调查法:通过测试、访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

 

(八)课题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课题的主要特色:家校合作下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

课题的创新之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

 

(九)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11——20173)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表,落实人员分工,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有关理论,研究制定具体课题研究方案,筹备开题相关工作。

 2、实施阶段(20174——20189)

     开启本课题的实施过程,按制定的研究计划和阶段性实验计划落实好各项工作。

1)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走廊、墙报等德育阵地,多渠道营造感恩教育文化氛围。

2)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年级制定相应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通过研究成功的家庭感恩教育案例,总结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并进行推广。

5)开展践行家庭感恩教育活动的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

6)通过家校合作,开发感恩教育资源,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

7)以家长课堂为阵地,以“案例教学”为模式,形成家庭感恩教育课程体系。

8)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收集中期研究成果,并注意对阶段性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3、总结阶段(201810——201812)

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类成果的资料整理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论证工作。

 

(十)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组

  组长:吴建群

  成员:李俊英 汤文静 李玲芬 吴迎晖 陈琪瑜、家委、班主任

课题组主要成员分工安排:

 吴建群:负责全面组织与协调工作;组织相关研究活动;管理课题研究进度等;

李俊英:负责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工作;

汤文静:负责家校合作下的感恩体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及家庭感恩教育课程的开发。

李玲芬:负责践行感恩教育的活动的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吴迎晖:负责校园“感恩主题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

陈琪瑜:负责研究成功的家庭感恩教育案例,总结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并进行推广。

班主任及家委是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各种感恩课程开展的主要负责人,并协助课题组主要成员收集和整理好各种资料。

2、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与研究工作,及时的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4、组织开展阶段性的交流研讨活动。

5、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校园感恩文化环境展示。

    2、 调查报告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家庭感恩教育案例集》

   5、《感恩活动方案集》

6、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实施方案、阶段性总结报告、结题报告等。

7、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明显改变,在文明礼仪、孝顺父母、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十二)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除了在人力和时间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外,学校还计划拨5000元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经费。另外,家长委员会也表示将利用家长们的资源,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除了有校内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外,还有学校行政领导、家委会成员及班主任。他们中不少老师都有主持或参与过街道、区、省课题的研究工作,有着一定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朱颖 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 2010,03 

 [2]李建云 “90青少年感恩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

 [3]刘振中 罗成翼 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

[4]马智强 冉青灵  《素质教育》20157月总第180

[5] 碧冷·《教学生懂得感恩的17堂课》·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6]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7]康艳.中小学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5)26.

二、开题活动简况

1.开题时间:

   2017年4月19

 

2.开题地点:

 南光中英文学校三楼多媒体室

 

3.评议专家:

    佛山市教育局德育专干刘文献老师、南海区教育局督导室张岚主任、南海区教育局基教科德育专干王喜林老师、桂城街道教育局德育专干吕灿辉主任

 

三、专家评议要点

   1、建议课题切入口要缩小一点,利于操作,不建议用“策略”。

   2、感恩的内容需要具体化,可操作;另外,研究的内容可分为高、中、低年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拟定实施的方法、课例的内容等。

   3、成果的展示可以是课例集、感恩活动方案集,案例集等这些显性成果,也可对学生进行前测、后测 的结果对比来观察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变化(隐性成果)。

  4、参考文献资料不足,可收集最有效、最前沿的方法来寻找更新、更有特色的研究点。

  5、完成课题的支持条件显示不够完善,包括资源、资金、时间等的支持条件。

  6、课题研究的背景介绍时可更条理化,如从传统意义、现实、校情、学情、原有基础等方面来阐述。

  7、注意感恩的对象可以延伸到对同学、朋友、亲近的人、社会、祖国、大自然等。

  8、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可增加家长、班主任等实际参与的人员,而且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要明确、具体。

                           

 

  评议专家组签名:刘文献、张岚、王喜林、吕灿辉

 

 

 

 

                               2017    4  19

四、重大变更说明(包括:主持人单位变更、研究项目方向性变更等情况)

 

  课题的变更:

由原来的《基于家校合作开展的感恩教育途径与策略研究》

改为《基于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途径研究》

 

 

 

 

五、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审查意见

 

        同意开展该课题的研究!

 

 

 

 

 

 

 

 

 

 

2017   4    20

六、区教育局审查意见

 

 

 

 

 

 

 

 

 

 

       

 

 注:凡属南海区中小学德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的,均用此开题报告表格,作为结题的必备材料之一。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打造南光德育品牌,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我校开展了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德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暨2016年度第一批立项课题——基于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途径的研究。通过对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打印正文】